南大428会议小结
很荣幸参加“比较视野中的数字人文反思”学术研讨会。本次会议的两个主题词“比较”和“反思”显示了本次会议比以往的进步。之所以能够比较,归功于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三位国外的学者,而需要进行反思,说明我们走得很快,也该停下来想一想了。
十一个发言,涉猎了DH相关的十一个主题词:
- 学科建设
- 项目组织
- 发展前景
- 文化记忆
- 方法转向
- 极简主义
- 馆藏再现
- 历史地理
- 教育实践
- 学术交流
- 数据设施
最后还有东道主陈静老师,提到了“范式差异”,以及我们如何去做。
会议讨论非常热烈,涉及了几乎DH的所有方面,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。我就用更多的问题来总结吧,希望我们下一次开会继续争论。
- 数字人文的理论虚无主义是有利的吗?单靠数字(Just make it without thinking)真的能振兴人文吗?
- 数字人文的定义一定是排他的吗?大帐篷下不能有小桌子吗?
- DH真的已经胜出了吗?前景一定是乐观的吗?What will be left for DH when every Humanity becomes digital?
- 人类记忆依靠技术平台是能够长期可持续和经济的吗?
- 观念史的数字转向如何保证模型的可靠和有效?
- 技术进步是如此之快,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?如何让望远镜和显微镜不仅看到原本就有的事实,还能看到新的事实?
- 数字呈现在DH中与收集、建模、保存、利用是怎样的关系?花多少钱比较合适?
- 大家都需要的GIS平台何时能实现?每个人可以如何贡献?
- DH专业教育如何振兴?特别是国内,如何体制化?
- 数字学术交流如何更学术、更创新?
- 如何建设通用DH的计算设施平台服务?
- 东西方数字人文的差异是一种中国特色吗?应该强调还是应该淡化?
本次会议扽主题“比较视野的数字人文反思”其实刚刚开始,恭逢盛事,深感荣幸。我这里代替东道主先要感谢一下 远道而来的Simon、Roopika、Alex,使我们的主题具有了现实性,许多相同的问题让我们感同身受,不同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也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,很有启发。
从大家的笑脸我可以感到,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,胜利的大会,我们东道主大老板及她的团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,表示感谢。期待我们有下一次研讨会,更期待我们能形成一定的共识并开展一定的合作。
只有我们一起努力,DH的未来才会是真正乐观的。让我们共同努力!
发表评论